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

看「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不能以文學角度出發,因為小說的賣點不在於作者的寫作手法、修辭技巧(事實上小說的風格通俗、用詞粗鄙!)上,而在其表達之情感。

很多人閱畢「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都表示深受感動,其實全書作者也沒有加入催淚的情節,更沒有搧情的文字。讀者之所以感動,是因為小說故事內容真實,作者所描寫的情感真摰,唯有這種真情,才能感動人心!

「那 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是一個有關男主角(即作者本人)對女主角跨越八年的愛戀故事。兩人本是「襄王有心,神女有意」,卻因為男的膽怯懦弱,不敢面對有 可能的失敗;女的貪戀二人曖昧時光,留戀被喜歡的感覺,平白錯失走在一起的機會。兩情相悅卻未能走在一起,數年的相處也不過是磋跎歲月。這樣的故事並不新 鮮,外國小說如One Day及Rosie Dunne也出現過了,人家還要是跨越二十年的愛呢。可是,看這本書就是多了一份感動,或許是因為故事是作者的真實人生,每一幕都曾經發生過,使讀者看時 多了一份投入感吧!加上故事並非大團圓結局,這種留有遺憾的故事往往叫人最難忘懷。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這個故事之所以浪漫,是因為男女主角從沒走在一起。讀者看時自然多了一份遐想,兩人若能對準時機,現在可能已經變成夫妻云云。留有想像空間予讀者的故事,最能討人歡心。

得 不到的東西,往往最叫人魂牽夢縈。九把刀於多年以後,仍能將自己與女主角之間的故事一字一句的寫出,就是因為兩人從沒走在一起!關係停留於朋友或好友層 面,男女雙方總是恭恭敬敬、以禮相待。兩人一旦往前邁進一步,各自的缺點便會逐少向對方暴露。一直被神化了的伴侶便會被貶為凡人,美夢隨之破滅。彼此間過 往的點滴亦由童話故事降格為平凡的愛情故事。

總覺得男、女主角性格迥異,真的走在一起,也不會共渡餘生。別怪我作此定論,我可不是胡扯 的。女主角自小便勤奮讀書,在校內是品學兼優的模範生,她的人生彷彿就是要「循規蹈舉」、平平凡凡的渡過。男主角卻是活在當下的類型,不想長遠的事情,喜 歡作出異於他人的舉動,吸引他人的注視。年少輕狂的歲月,當然會被雙方迥異的性格所吸引,不竟對方身上有著自己沒有的基因,與對方相處,彷彿就能填補自己 的內裡所缺。年紀漸長,卻會因為大家步伐的不一致,產生嫌隙,導致分手收場。

男女主角最終沒有走在一起,其實也並非壞事。至少兩人於對方心中永存最美好的印象,過往的點點滴滴成為最美好的回憶。

P.S. 不知道九把刀有否為與「毛毛狗」的八年情寫下小說,若然沒有,我真的對她萬分同情。畢竟九把刀是喜歡了沈佳儀八年,但卻與「毛毛狗」相愛八年。若然最後, 九把刀心中還是視與沈佳儀的一段情最為珍貴的話,那「毛毛狗」的八年青春真的是白白浪費了。還是如我所說,得不到的,才最叫人魂牽夢縈﹖所以他與沈佳儀的 一段「情」才能結集成書﹖

3 Idiots

早於數月前已看過大讚此片的影評,近數星期,不斷有同事、前同事,甚至是同行的朋友看後大表讚賞,還向身邊人作推介,我當然要擠出時間,看看電影有多捧!

3 Idiots是一套以透過三位主角的四年大學生活,從而抨擊印度填鴨式教育制度、衝擊印度人核心價值觀的電影。故事講述三位主角Rancho, Farhan及Raju同時進入印度的工程學院學習,可是三人中只有Rancho真正享受學習的過程。Rancho有 自己的一套學習理念,當同學們依從傳統的背誦理論時,他卻愛實踐所學。他的出現,為這間傳統學府帶來極大衝擊。所有教授都不歡迎這位「非常學生」進入課室 學習,更不接受他的學習方式。可是,他,卻年年名列前茅。這麼一個不受束縛的人,卻是真誠的對待別人,他以行動去感動好友,改變了身邊人的一生。Farhan熱愛攝影,卻因著甫出生便被父母認定要成為工程師而被迫行父母要自己走的人生路。當Farhan以為自己的人生已給定了的時候,Rancho的出現卻改變了他的人生。Raju雖然熱愛工程學,卻因為家累太重,以致未能專心一意的享受學習。Rancho卻讓他重新審視生命,活出精彩人生。

身邊人尤其教育界的同僚皆以「inspiring」來形容這齣電影,他們認為電影有助我們自我反思教學的意義及目的。我不反對此片對填鴨式教育所抨擊的論點,可是卻不認同它的「inspiring」 程度。影片提倡「求學不是求分數」,應是「求知識」,這點我很認同!填鴨式的教育只著重背誦,有欠實踐的缺點,我也很不屑。教書多年,影片所講的,難道作 為老師的我們不知道嗎﹖為何身邊的人好像「發現新大陸」般的覺得影片在教授新道理﹖難道他們一直不曾覺得現今的教育制度出現問題﹖還是多年的教學生涯,已 使疲憊的教師們忘了當初的教學理想﹖

不過,影片所指出的雖有道理,但我卻不能完全認同!作為教師,我也不想每天催迫同學溫習,為考試作準備,彷彿人生只有考試。我也想學生像Rancho般, 享受學習過程。可是,不是每個學生也喜歡讀書的,就算他們喜歡,也不是每個科目也喜歡吧!有些人只愛唱歌;有些人只愛畫畫;有些人只愛體育;有些人只愛文 科;有些人只愛理科……每個人於每科的能力也不一樣,他們對科目的興趣亦會受其能力有所影響,因為當付出與收穫不成正比時,人們往往會逃避甚至厭惡能力較 弱的科目。影片把故事的舞台設定於大學時期,可是學生入大學,首要就要通過一連串的考試,與他人爭過你死我活。如果,他們只選擇喜愛的科目作深入研究,而 捨棄其他科目,我怕他們連追尋理想的基本入場券也沒能拿到手呢!若要教育制度改變為任由學生選擇培歡的科目修讀也不行!試想想,一個學生連語文也未能好好 應付,如何閱讀喜愛科目的有關書籍﹖

雖然影片籍Rancho與教授就「machine」定義的爭拗一段諷刺傳統教育使人學習時不懂變通,但我以為死記硬背對學習也有用處!學習工程,必先學習何謂machine。字面上的解說未必能讓人立刻明白,但學生接觸machine後,再回想定義,將兩者串連一起,便能明白。知識的傳遞,不能單靠口述,也需文字記載,明白理論、物件的定義,亦是學習的重要一環。Rancho提議的定義雖然新穎,卻不完全正確,他指出的較接近machine的功能,而且未能具體形容物件的外型。當然,教授的一味打擊,並非理想的回應,他的說法也有值得讚賞的地方,只是,作為教育者,我們可以鼓勵Rancho回歸正統的定義。

當 整個社會的價值觀不變,教育的制度不變時,作為一個老師,我只可以慨嘆自己可以做的,實在不多……難道我們任由學生作其喜愛的事,然後當他們長大後,發覺 當歌星需要漂亮外表及觀眾緣而不是一把美好聲線時,才再鼓勵他們重拾書本為轉行而舖路﹖現今社會,多少搞藝術的真的能做到名成利就﹖我不是反對他們行藝術 這條路,因為沒有人搞藝術,我們何來藝術可供欣賞﹖只是,我覺得學生們不應只往自己有興趣的方向發展!為著自己的思維成長及將來的生活著想,各科的知識也 得涉獵,將來真的不幸未能一展所長,也不致餓死街頭嘛!

影片要帶出的訊息是美的,可是卻不實際!我只覺得,那是一個烏托邦!

囍帖「guide」

呢排幫大妹設計囍帖,其實呢張真係幾啱用,只係……要就番個punch,張帖個size就會變得好細……所以,最後當然只係做嚟俾自己睇吓啦,哈哈!

做完之後,拾爺嘅第一個反應係﹕點解stamp英文架!張卡咁中式!咁我冇「囍」字印嘛……

Stamp: Valentine Defined

Paper: Red, Gold

Ink: Gold

Accessories: Lace Ribbon Border punch, Embossing Powder